温湿度计的湿度发生器法
-
校准前准备
- 选择湿度发生器:根据校准需求,选择合适的湿度发生器,如双压法湿度发生器、双温法湿度发生器或分流法湿度发生器等。
- 连接设备:将湿度发生器与被校准的温湿度计正确连接,确保气路或电路连接正常。
- 准备测量仪器:配备高精度的温度测量仪器和压力测量仪器,用于测量湿度发生器产生的温湿度和压力参数。
-
校准步骤
- 设定参数:根据被校温湿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校准要求,在湿度发生器上设定不同的温湿度值。
- 产生标准湿度:启动湿度发生器,使其产生稳定的标准湿度环境。
- 校准测量:将被校温湿度计放入湿度发生器产生的标准湿度环境中,待示数稳定后,记录被校温湿度计的温湿度示数,并与湿度发生器设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误差

机械式温湿度计校准步骤
1.设备布置
1.将标准温湿度传感器与被校机械式温湿度计并列置于恒温恒湿箱中心区域,两者间距≥10cm
2.保持箱内空气流速≤0.5m/s,避免直吹仪表
2.温度校准
1.低温校准:设置箱体至量程下限(如-10℃),湿度保持50%RH,稳定1小时后对比标准值与指针读数,误差超差时(如±1℃)用**工具调整游丝张力
2.高温校准:升温至量程上限(如50℃),稳定后通过调节双金属片固定螺丝修正偏差
3.湿度校准
1.低湿校准:设置温度25℃,湿度调至20%RH,稳定40分钟后
拨动湿度表指针至标准值,调整毛发束/聚合物膜预紧力
2.高湿校准:提高湿度至95%RH,稳定后校准量程范围,修正刻度盘定位
4.同步性测试
1.选取特征点:(0℃/30%RH)、(25℃/60%RH)、(50℃/90%RH)
2.每点稳定后记录温湿度示值误差,要求温度≤±1.5℃,湿度≤±5%RH
5.回差检测
1.温度回程:25℃→40℃→25℃循环,检测指针复位偏差(应≤±0.5℃)
2.湿度回程:50%RH→80%RH→50%RH循环,检查毛发束滞后量(应≤±3%RH)
6.稳定性验证
1.在30℃/75%RH工况下持续工作24小时,每2小时记录数据
2.比较大漂移量应满足:温度≤±1℃,湿度≤±4%RH
上海数字温湿度计热工计量校准计量更细心,企业更安心!

温度数据采集器校准前准备
1.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1.主标准器:选用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或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0.05℃),扩展不确定度需优于被校采集器的1/3。
2.恒温源:配备多温度点恒温槽或干井炉(覆盖-40~200℃),温度波动度≤±0.1℃,均匀性≤±0.2℃。
3.数据记录设备:配置多通道高精度测温仪(分辨率0.001℃,误差≤±0.02℃)及校准软件,支持同步采集标准器与被校通道数据(至少16通道)。
4.辅助工具:防静电手环、探头固定支架、屏蔽线缆,校准前预热标准器30分钟以上。
2. 环境条件
1.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3±2)℃,湿度≤60%RH,避免温湿度骤变导致采集器内部电路漂移。
2.校准区域远离变频器、无线电设备等干扰源,工作台单独接地(接地电阻≤4Ω),电源加装稳压滤波器。
3.恒温槽与采集器间距≤1.5米,减少信号传输损耗,屏蔽线缆需无破损、接头氧化。
3. 被校仪器检查
1.外观与硬件:机箱无变形,通道接口标识清晰,传感器探头无断线、绝缘老化,供电电源稳定(波动≤±1%)。
2.通道一致性:所有温度通道在室温下示值偏差≤±0.3℃,预热30分钟后零点漂移≤±0.1℃。
3.功能验证:测试数据存储/导出、报警阈值设定、采样速率切换功能正常。
-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 选用高精度的标准温度计,如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或标准热电偶,其不确定度要优于被校温度变送器不确定度的 1/3。
- 配备恒温槽,根据校准温度范围选择油恒温槽或水恒温槽,温度波动度应在 ±0.05℃以内,均匀度在 ±0.1℃以内。
- 准备过程校验仪或高精度数字电压表、电流表,用于测量和提供标准信号,其分辨率和准确度应满足校准要求,如电流测量误差不超过 ±0.05%。
-
环境条件
- 校准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5)℃,相对湿度在 45% - 75%。
- 环境应无强电磁场干扰、无振动,确保校准工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被校仪器检查
- 检查温度变送器的外观,确保无破损、变形,铭牌标识清晰完整。
- 检查各接线端子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牢固,信号传输线有无破损、老化等问题。
- 查看变送器的显示面板(如有),显示是否正常,按键操作是否灵活。

干体式温度校准器校准步骤
1.设备准备与环境调节
1.确认环境条件:温度(15~35)℃、湿度≤85%RH,避免振动及强气流干扰。
2.清洁校准器均温块及测温孔,确保无杂质残留,检查恒温块与测温孔接触面导热性能。
3.选择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作为参考设备,其外径需与测温孔匹配,插入深度≥15倍外径。
2.校准点设置与设备连接
1.选择温度校准点:覆盖量程上限、下限及中间点,根据用户需求可增加关键工况点。
2.将标准温度计插入中心测温孔底部,被校传感器置于相邻孔,孔间距离≥20mm,确保轴向浸入深度≥40mm。
3.温度偏差校准
1.设定目标温度,待温度波动≤±0.05℃/10min后进入稳定状态,持续记录10分钟数据。
2.计算温度偏差:ΔT=校准器显示值-标准温度计均值,需在升温/降温过程中各测1次,取两次平均值作为**终偏差。
4.温度特性验证
1.波动度测试:在中间温度点连续采集61组数据,计算**大值与**小值的差值。
2.孔间温差验证:在比较高/最低温度点同步测量中心孔与边缘孔温度差,允差≤±0.3℃。
3.轴向温场均匀性:沿测温孔轴向每10mm布设测点,验证40mm均匀区温差≤±0.5℃。 英菲计量,热工精确!安徽环境实验装备热工计量检测公司
热工校准,信赖英菲!上海辐射温度计热工计量校准
压力式温度计校准步骤
- 外观检查:查看压力式温度计的表盘是否清晰、有无破损,指针是否能灵活转动,感温包、毛细管和指示表头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泄漏等情况。
- 安装固定:将压力式温度计的感温包与标准温度计一起放入恒温槽中,确保感温包与标准温度计的感温元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且与恒温槽内的介质充分接触,并用夹具固定好,防止温度计晃动。
- 零点校准:将恒温槽温度设定为 0℃,待温度稳定后,观察压力式温度计的指针是否指在 0 刻度位置。若有偏差,可通过调整温度计的调零旋钮使其指针指向 0 刻度。
- 多点校准:在压力式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内,均匀选取至少 3 个温度点进行校准,如测量范围为 0℃~100℃,可选取 25℃、50℃、75℃这三个温度点。将恒温槽分别设定到选定的温度点,每个温度点稳定后,记录标准温度计的示值和压力式温度计的示值。
- 偏差计算:计算压力式温度计在各校准点的偏差,偏差 = 压力式温度计示值 - 标准温度计示值。根据偏差情况判断压力式温度计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 重复性测试:对每个校准点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 3 次,计算每次测量的偏差,观察偏差的变化情况,评估压力式温度计的重复性。重复性应满足相关标准或技术要求,通常要求重复性误差不超过其允许误差
文章来源地址: http://yiqiyibiao.chanpin818.com/jlbzqj/rxjlbzqj/deta_27189421.html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