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储层:指用传统技术可以获得自然工业产量、可以直接进行经济开采的油气资源。[分布受明确的圈闭界限控制,有稳定的自然工业产量,浮力作用明显。
非常规储层:指用传统技术无法获得自然工业产量、需用新技术改善储层渗透率或流体黏度等才能经济开采、连续或准连续型聚集的油气资源。[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界限不明显;无自然工业稳定产量,达西渗流不明显。
常规储层①孔隙度大于10%;②孔喉直径大于1μm或空气渗透率大于1mD③分为构造、岩性地层等油气藏类型。
非常规储层①孔隙度小于10%;②孔喉直径小于1μm或空气渗透率小于1mD③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重油沥青、天然气水合物等. 土壤和岩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多孔介质的性能。一体式水泥基材料-土壤-岩芯等多孔介质弛豫信号
MAGMED-Soil-2260高精度磁共振土壤分析仪是用于测试土壤等多孔介质的分析仪。该系统主要用于对样品水分物性。自由与束缚水。以及水分迁移的测量分析。可用于对土壤等多孔介质的孔隙度、孔隙大小分布的测量与分析。还可用于探测和研究样品中的固体有机质。 Soil-2260高精度磁共振土壤分析仪采用23MHz磁场强度及进口部件配置。可检测到样品中的微量含氢物质。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极大拓展了仪器的应用领域。如土壤修复情况评价、质地结构变化对水文特性的影响研究等。一站式水泥基材料-土壤-岩芯等多孔介质液体饱和度检测多孔介质具有高渗透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得到了广阔地应用,该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大类: 水泥水化进展表征、水泥浆体孔结构演化表征和水泥化学相关信息表征。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试水泥的水化进程,该技术可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利用水分子中质子的弛豫特性研究水泥基材料中水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变化,具有快速、连续和无损的优势。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水的状态从自由水向化学结合水、物理吸附水和孔隙水转变。核磁共振技就是通过探测不同结合状态的水分子中的质子信号来研究水化过程。
对常规水稻土和不同转化年限设施蔬菜地犁底层土壤进行即时扫描得到的 T2谱线可知,耕层土壤小峰横向弛豫时间集中分布在 3~2000 ms,犁底层土壤小峰横向弛豫时间的集中分布在6~100 ms,耕层土壤分布范围明显大于犁底层土壤,说明耕层土壤吸持自由水的能力明显大于犁底层土壤,即耕层土壤吸持水分的有效性更强。水稻土转化为大棚蔬菜地土壤2 a后即出现了新犁底层,使得原有的犁底层位置上移,耕层空间压缩。]认为长期的复耕压实和黏粒淀积是产生新犁底层的主要原因。由于犁底层结构致密,会严重妨碍空气和水分的运动,进而会对作物根系的延伸以及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产生很大的影响。非常规岩芯分析仪具有高性能驱替系统,及大围压1万psi,及大驱替压8千psi,最高温度120℃。
润湿性
自吸:已饱油岩样放入吸水仪中,如果岩石亲水,毛细作用下,水将自动吸入岩石将岩石中的油驱替出来,驱替出的油浮于仪器顶部,体积能够直接读出;如果岩石有亲油能力,则使用饱水岩样,置入油中,倒置读出驱出水量;由于岩石具有非均质性,既亲油又亲水,一般同一岩样重复做吸水驱油和吸油驱水实验;自吸离心法:除自吸外,利用离心机产生离心力将岩心毛管中可流动的液体排除,得到总的可流动毛管体积:水排比=自动吸水量/(自动吸水量+离心吸水(排油)量);油排比=自动吸油量/(自动吸油量+离心吸油(排水)量);自吸驱替法:与自吸离心法相似,不同在于将离心机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改为将岩心装入岩心夹持器中加压进行驱替;实验步骤:饱油(含束缚水)岩样自吸水,测排油量C,岩心放入夹持器,水驱油测油量D;水驱后(含残余油)自吸油,测排水量A,岩心放入夹持器,油驱水测水量B。油润湿指数=A/(A+B)水润湿指数=C/(C+D) 水泥基材料-土壤-岩芯等多孔介质磁共振分析仪可用于土壤水分物性研究(冻土未冻水研究、水分迁移研究)。一体式水泥基材料-土壤-岩芯等多孔介质弛豫信号
水泥基材料-土壤-岩芯等多孔介质磁共振分析仪可用于土壤孔隙物性研究(孔隙变化及微观结构分析)。一体式水泥基材料-土壤-岩芯等多孔介质弛豫信号
低场时域核磁共振技术(弛豫时间理论)以其无损、无侵入、检测时间短、可检测至更加微观的维度等特点,在土壤分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被科研工作者关注,尤其在土壤孔隙表征方面,包括孔径大小测量、孔径分布分析等。与X-Ray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相比,低场时域核磁共振技术检测更快,可对土壤中的纳米级孔隙进行定量分析,可用于研究土壤不同系统中的水动力学研究,如陶土/水系统、有机物/水系统等。核磁共振弛豫理论应用在70年代极先被引入土壤研究领域,用于测量土壤样品中的水含量,之后随着技术理论的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泥煤样品中水的表征、水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有机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等。而对于土壤孔隙特征的表征应用则开始于90年代,从极初的辅助定性分析,到精确定量表征,从精度要求不高的大尺寸孔隙表征,到纳米级孔隙的分布研究,从单一的表征孔隙,到研究土壤中溶质变化、土壤中有机质和陶土膨胀对孔隙影响的系统研究,与土壤科学研究领域传统方法相比,低场时域核磁共振技术正以其独特的技术先进性,成为土壤科学研究领域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一体式水泥基材料-土壤-岩芯等多孔介质弛豫信号
文章来源地址: http://yiqiyibiao.chanpin818.com/fenxiyiqi/qtfxyq/deta_24930730.html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